Flushing Poetry Festival 法拉盛诗歌节
想起爐邊談話
這次武漢新肺炎,把病毒、生物疫情和醫療體系,推到了風口浪尖。實際上,所有這些風浪下面,是政治、社會和人類文明的海洋。皇冠病毒和疫情,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,考驗著全球各個國家所採用的制度、具有的能力。輿論爭議由此而起,尤其是,似乎這次疫情只發生於華人世界,因為喧囂和憤怒,極大多數是用漢語和漢字表達的。同時,代表國際合作層面的世界衛生組織,和全球化社會與經濟思潮一樣,開始被質疑了 ---中國,乃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和最大市場。
從疫情發生至今,我寫了一些詩,但無文。因為鋪天蓋地的信息把人的思路淹沒了,頭腦也昏昏了。作為遠距離觀察者,寫文章也缺乏必要的條件。
但席捲全球的病毒和疫情,很快更進一步在美國發生了。在華盛頓州因病去世一人之後,美國總統召開新聞發布會,成立了以副總統為首的應對小組;今天,華盛頓州死者人數增加,紐約也首次出現了一位確診者。州長市長連忙開新聞發布會。疫情似乎逼近了。
前幾天,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的一位高級官員說,美國人民應該做好準備,儲備兩個星期的食物。我聽了以後有點吃驚。因為這是官方號召囤積的節奏。事實上,囤糧甚至囤槍的消息,立即獲得了媒體的關注:新聞就要發現、報導“新”消息嘛。但囤積這種倡導,是衛生防疫中心的一個醫療官員之口能說的嗎?她是否到了那個位置,有那樣的權威(authority)?後來又傳言,這位官員是被川普開除的副檢察長的親妹子,於是網上就有了“陰謀論”。這且不去證實,而且是親妹子也不能證明什麼吧。當然,如果副總統潘斯、庫默州長開腔,號召囤積,又是另一回事了。但,會嗎? 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也沒有政府公開讓美國人民囤積食品,美國人民所做的,是上前線作戰、在後方默默工作,支援子弟兵。
正是在這個環節上,看到華人搶購大米、瓶裝水,不能不有所感想。搶購的華人(從視頻看年富力強,精力充沛),經歷過戰爭的很少了,經受過中國大陸飢苦的大概也不多。第一代美國華人移民的主要構成,這三十年來,一是留學生學成而居留者及其家屬,二是親屬移民。此外是通過商務、投資、庇護等方式而在美國定居的。從某個標準而論,一種是主動移民,投注了時間、智力、精力、財力者,一種是被動移民,也就是依親而來到美國的。 就後一種而言,移民是家庭團聚,老而有養,離開祖國不是出於自由意志(Will),他們對美國的感情和信任,即使願意培養,也要逐漸養成。同時,他們的思維更多地生活中國。就前一種為而論,即使受過高等教育,從事專業、職業工作,如果不主動了解美國社會,進而參與美國社會civic society, 我認為,即使生活了半輩子,也未必能做到二次世界大戰時,一個美國平民說能做的。事實上,我們華人確實太不捨得祖國的一切,從新聞到傳言,從微信到有線電視、華文報紙,到除了返鄉不去世界任何地方..... 我無意說華人應該離開華人的生活方式,尤其是漢語及其背後的傳統。這並非我的觀點 (本文不也是用漢語書寫嗎)。但是,確實值得思考一下,生活在美國,但大多數信息來自國內新聞、自媒體,是否全面,是否捨棄了公開公平的新聞源?長久以往,我們的思維不是會隨著太平洋另一邊的愛恨情仇而轉動嗎?
中國人講究家庭傳統,對於祖籍國的牽掛也是其中一種形態 (看華人購完了全世界口罩寄往大陸救災可知)。這本來是優良品質。然而一個悖論是:美國華人的二代、三代......多數是以美國人為自我定位的,也就是說,在華人後代不受歧視而平安生活的美國的同時,他們和父母、祖父母,在感情和理性上,距離卻拉開了。這是第一代華人說想要的嗎?
寫這些文字之前,在車上聽了紐約州長和市長的講話。作為民選政府的官員,他們除了實事求是告知、分享疫情信息,也盡力安慰民眾,避免恐慌。因此我想到了羅斯福總統的“爐邊談話”。1933年,美國陷入大蕭條,人民發生了心理恐慌。總統乃利用廣播,以隨談的方式,就各種話題展開討論,如聊家常, 接近民眾。第一次講話時是在1933年3月12日, 題目是“談談銀行危機”。談話深受歡迎,影響很大。談話也隨著時間的推移,進入了40年代,歐洲戰爭爆發,美國捲入戰爭,直到勝利。羅斯福總統的最後一次爐邊談話的時間是1944年6月12日,是他的第30次談話,離開他去世不到一年了。
同樣的例子,是英國首相丘吉爾面對納粹德國進攻、轟炸倫敦時候的演講,鎮定和鼓舞人心,其功效是戰機、軍隊都不可相比的。
回顧美國和西方自由世界在最為困難的時候,領袖與民族、民眾何等鎮定、冷靜的歷史,我們應該反思:作為選擇在美國這一偉大的自由世界生活的華人、人類的一分子,該如何面對可能災難?準備做怎樣的犧牲?更何況,美國的制度和科技、醫療與二戰時相比,有了巨大的發展,而皇冠病毒和疫情,還不過是小小的威脅,怎麼能和每天生活在戰爭陰影下多年的情況相比!理性的應對,保護好自己,是必要的,但搶購、恐慌,實在令人汗顏。我們移民美國、生活於此,把家庭、家族的繁衍,也寄託於此。我們對被歧視特別敏感,也有了抗爭的意志和力量。但千萬提醒自己:被尊重和自我尊重是互為表裡的。自尊者自信、自強。而這是建立在對於我們生活的土地的尊重和信任之上的 --- 我且不說熱愛著自由的土地了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因武漢新肺炎而寫的幾首詩
新戀愛時代
別再凝視了
深情正駕馭著光波發射病毒
口罩也為親吻
佈置了崗哨
人類相愛的最後晚餐上
蝙蝠忽然降落於湯罐
食譜和藥典合謀
以清肺解毒的名義
調製出封城的秘方
2020.1.26-30
這個數字
這個數字追逐我好幾天了
這個浸透了中國風俗的數字
在我的腦細胞裡
構成叉開的兩腿和和重疊的圓
這個數字的複雜性
以巨大落差的方式突然襲擊
庚子八義士
剛剛為這個數字帶來了尊嚴
忽悠疫情的論文
一連發表了8篇
哦,這個數字!
是我追逐你的時候了
假如沒有被警察關進監獄
假如沒有名利先於生命的貪心
武漢不會在全世界示範
數字的秘密
2030.1-2.
合適的恐慌
當事人默默死亡在
1960年代大饑荒的情節裡
而支援亞非拉的好消息
每天通過人民讀報
人民沒有恐慌
以後的日子大同小異
從66年到89年
廣播和電視加上報紙頭條
繼續強過偷渡邊境線的美國之音
人民不能恐慌
再之後中國之網多了
一個叛逆的互聯
甚至網也學會了翻牆
病毒在現代裡放大
不知道什麼才是人民合適的恐慌
2020.2.1;2.12修改一次
他者和自我的歷史
在猶太人的遭遇中我體驗無助
恐怖是在銀幕
以一束光的力量
一波接一波走來
出生在大飢荒年代但沒有記憶
我憑藉他者的歷史
走進人類歷史,就像
在遊戲中被打了埋伏
男人在空房間等待死神
女人用最後的力氣發出微博
坐在醫院走廊卻已經死去
街頭彳亍裡慢慢倒下
用力借用一次銀幕的眼睛去看
記住,你並非流浪的猶太人
也沒有死在奧斯威辛
是否這段歷史還能用詩記錄
2.1-2.4;4.12修改一次,待繼續修改
希望
昨天還在期待「人民的希望」
詩歌鋪天蓋地
呼喊人民挺住堅強
但天還沒有亮
你就不再有一絲希望!
你呼喚人民卻被訓誡
你搶救人命但已死去
活著的人一張嘴活著
因為吐出謊言
活著的人一隻手活著
因為要刪除真相
悲哀的天使啊
你在2020年裡吸入了
中世紀的空氣
那就走吧,走吧
願你的靈魂跨過紅海
在以色列的芳草地安息
不再受制於法老的埃及
2020.2.6,紐約
歷史
/思淵堂
天亮前唯一亮著的
是黑暗
我伸手去摸索
那張訓誡
為李文亮的血色手印
找一個合適的棺木
淚水模糊了辨別的方向
但我準確無誤地
把它送進了
猶太人歷史博物館
2020.1.6
莊子新演義
/思淵堂
無畏的大鵬
今天文字
遊於
螻蟻
幾千里的翅膀
煽進了微信圈
在北京的同學說
被和諧了,404
我依舊聽到
大鵬和螻蟻的對話
難道
道也有時差
2020.2.8
李承鵬文:「在人間,做一隻正義的螻蟻。」 大鵬事見莊子·逍遙遊:「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。鯤之大,不知其幾千里也。化而為鳥,其名為鵬。」 螻蟻事在莊子·知北遊: 「所謂道,惡乎在?...莊子曰,無所不在...在螻蟻」。
有限的呼吸
当高樓和巴比塔一樣高
夢必然继续歌唱以證明自由
尽管窗口已戴上了口罩
大門戴上了封条的围巾
「出來就打斷你的腿」
鐵棒為修辭加上感嘆號
燈亮了又熄滅
昨天的陰霾握住了明晚的長夜
窗戶起伏着口罩上的新年窗花
病毒以致命的武汉封口方式
告訴其他城市
言论如生命一直是有限的呼吸
2020.2.二稿
紐約中央公園李文亮塑像
封住了嘴
但有亮處
向另一個世界
開通
為了開口
他從口罩裡駕出
一部綠色巨輪
衝破籠罩的暗紅
2020.2.13 二稿
推算
福州餐館老闆傳授給我
買下一家餐館的秘訣:
不用蹲在大門對面
觀察生意的多少
只需某個晚上,十點
清點扔在街口大垃圾袋
這個方法
與推測從武漢去天堂的
人頭
大致相同
只不過黑袋子換成了
火葬場的運轉能力
2020.2.13, 一稿
行為藝術
蘋果三星小米
手機在殯儀館堆出一座
瘟疫格爾卡尼
無人接聽的鈴聲
為人類演奏著最後的
新時代悲嗆交響樂
2020.2, 三稿
大度與無情
人類的思想
因為混亂而大度:
在各種思想的病毒裡
我們活了很久
把活著愉快的活成了生活
有的想法還通過
名叫革命的實驗室
改造出基因的遺傳密碼
並進化為毫不留情的自然行為
比如批鬥,遊街和割喉
但複雜的思想依舊經受不了
流感
咳嗽和
非洲豬瘟的無情
更不用說
武漢病毒了
即使打響出共和國槍聲的
第一桶黑色火藥
也無法為呼吸的白色恐佈
染色
2020.2.16, 二稿
那一種病毒
思想因混亂而大度:
各種谬误引起的病毒
与我們共存了很久
很多漂浮的口号被活成了生活
有的想法還通過
革命的實驗室
改造出基因的遺傳密碼
並進化為毫不留情的自然行為
比如批鬥,遊街和割喉
但承載思想的肉體
依舊受不了
流感咳嗽和非洲豬瘟的外衣
更不用說為
肺裡的武漢消毒了
即使推出仓库里
武昌起義的共和國黑色火藥
也無法為呼吸的白色恐佈
染色
2020.2.16-18,修改稿
所有的死亡都讓位了
病毒流亡了
卻賦予新肺炎獨裁的權力
在這座叫做醫院的城市
隔壁的癌症
樓下的腎功能衰竭
對街的糖尿病
都低下了頭
任由保安摘下專科的招牌
甚至
沒有一個敢於
意外跌倒中風
不再有一個老死
所有的死亡都讓位了
以皇冠為一個國家
重新加冕的重大時刻
唯一允許的急症
是封閉性精神病
2020.1.19-21
滿月
—1月23日武漢封城至今一月
早產的那天
沒有哭聲
一口氣憋到了
滿月
出生得奇怪
以堵住
以塞回去的
方式
不辦滿月酒的
出生
漸漸去了
鄰居家呼吸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葡萄牙日記
(連載之二)
10月12日
初抵里斯本,古老的現代化城市
中午抵達里斯本。是夏末初秋的感覺(此刻紐約持續大雨)。
出租車排隊,井然有序。近9英里路程,到了老城區,開始堵車。車費34歐元。開車是年輕人,一路無語。
旅館是一棟老樓,顯然裝修後成為旅館,Airbnb 的風格。一房一廳,乾淨整潔,還可炊食。五臟俱全。接待者名卡洛斯,一個年輕小伙子,前天就來了信息,確認和建議。我想這是老城旅遊業的誠懇方式吧。休息後在市中心漫步。下榻旅店就在本區,因而非常便利。里斯本的街道並不很窄,但很多開闢為行人步道,街邊的商家,直接把餐飲座位延伸到街頭中央。因此一眼望去,一條街連著一條街,都是美食街,除了幾條大街開放為行車區。這些街道,往往就是有軌電車的行駛道,兩條窄窄的鐵軌,在坡道上下行駛,電車上是一根「辮子」,顏色是絢爛的紅色、黃色和綠色,而乘客全是好奇的遊客。想起當年上海的虹口和黃埔區也有有軌電車,小時候還專門去乘坐,後來作為現代化的淘汰之物,全部拆了。
里斯本地鐵站出售日卡,才六點五歐元,24小時內包括地鐵、公交車和有軌電車,把交通便利和福利留給了遊客,而遊客則到處消費,不亦樂乎。
里斯本市區中心的街道,規劃整齊,雖然有的街道依山而築,但大格局上井字型,極好認路(當然,現在的遊客人手一機,隨時導航)。後來才知道,緣於1755年大地震後龐貝爾主持的「科學」規劃。建築和西班牙風格極為相似(葡萄牙本來同為羅馬在以利亞半島的省,後來受到西班牙統治;更於16世紀後期受到西班牙統治,因為葡萄牙王室無人繼位,西班牙人憑藉母系後代獲
得王位,是為西班牙統治時期,1581-1640;1640年葡萄牙反叛了西班牙後,後者報復,開啟了七年戰爭),方正高大的大青石和石灰泥為牆體,窗飾考究,窗框以花崗岩為材料,充滿了藝術感。而沿街的二樓和最高層,有一排排鐵鑄陽台,背後是落地窗。很多陽台上種植了花草樹木,爭奇鬥豔。
9級大地震,創造城市建築史
1755年里斯本發生了一次特大地震,震度在8.5-9級,老城基本毀於災難。可能當時葡萄牙已經是強國,科學和醫療發達,震後沒有發生瘟疫,而且一年之內就開始重建了。主持恢復和設計的是Marque de Pombal。其雄心、魄力和管理設計的才能,使這位國王Jose I 首席大臣立即成為一個強有力的政治家。據說,再次修建城市,除了規劃得當,更注意防震,在歐洲現代歷史上,開啟了建築防震科學。
里斯本臨河。塔古斯河(Tagus) 給城市帶來了巨大的生機,而17公里之外,就是大西洋。市中心的宮殿廣場Praça do Comércio 就在河邊,整齊宏偉的一圈建築,和巨大的拱門,一座騎馬的雕像,可謂氣勢恢弘。這是大地震後的建築,可惜所有的雕像上只有葡萄牙文,也無其他英文旅遊說明。翻看旅遊指南,知道有四百年歷史,1511年由曼紐爾一世遷王宮於此地(其中有七萬冊書籍);大地震後在龐貝爾重建設計上,扮演了重要角色。1910年共和革命後,原來的蜂蜜色(深黃)被塗改為象徵共和的粉紅色。那座馬上英雄的雕塑,是侯賽一世,建於1775年,因此廣場以「黑馬廣場」知名(當然,歲月把黑色變成了銅綠)。這個里斯本之門,也見證了1908年卡洛斯一世國王及其長子被暗殺的血腥。
舊時王宮,遍佈尋常百姓足跡
塔古斯河上,風帆點點,看見一組帆船經過廣場前的河流,因為河邊的石柱,以及鋪入水中的石板、鵝卵石碼頭,別有風情。這個延伸到河水的碼頭,古老的石階,石柱,曾經目睹探險家出發,迎接外國君王登臨。如今,是尋常百姓的休閒之地。
天邊的雲霞,下午漸漸西落的陽光,與河流的蕩漾合為一體,遠處是里斯本的懸索大橋4月25日大橋(原名撒拉查大橋,為紀念1974年4月25日恢復民主制度的革命而改名字),仿照了舊金山大橋,紅色橋體延伸2公里,人文和風景交融,令人心曠神怡。碼頭上遊人或靜坐,或雀躍,雖然截然不同的動態,卻是一樣的感動。我們也是靜坐者,看潮水起落,帆船從眼前列隊而過。
這裡也是大型郵輪停靠的地點。我們看到兩首巨輪泊在岸邊,可想而知,近萬人下船消費,為城市帶來的商業機會。很多導遊在給一組、個別遊客講解。大概在這座瀕臨大西洋的城市,人口才五十萬,工作的人手都不夠用了吧?
商業街遊客如雲, 餐飲便宜
入夜的里斯本也是夜市熱鬧的時候。除了品牌店,遊人最有興趣的還是食品店,坐在街頭,巨大的布傘下,享受美食,品嚐各種美酒。此行前就聽說葡萄牙真的是葡萄酒好。除了在餐食時點酒外,看到街頭各種酒莊,不禁跨入門內。酒莊的佈置,有酒桶作裝飾的座位,供客人購買前品嚐。我試了三種,買了一瓶回旅館。色如紅寶石的葡萄酒,口味頗甜,果子、香料混合的味道,
一喝就讚嘆好酒!而根據指南,葡萄牙名酒中,這還是檔次偏低的呢。
(連載之一)
10月11日
今年計劃兩次旅行。六月乘坐遊輪往阿拉斯加,近距離看冰川,並在加拿大維多利亞島短暫停留。十月中旬,飛往以利亞半島之葡萄牙,遊覽三個城市:里斯本、波爾圖、布拉嘎。前後十天。
歐洲是第一次去。此前忙於各種活動,前一個週末,做了律師詩人謝炯的新詩集發佈會;舉辦慶祝法拉盛建鎮373週年活動,放映了10集電視紀錄片,新書首發。出發前一天接待來自上海的陶瓷研究專家程庸。程先生也是「中外筆會」編輯部主編,因而,邀請他講出口瓷和紋章瓷的文化含義之外,安排十多位文友詩人小聚於東海堂,也是他行程之一項內容。這樣的節奏,我就很少時間研究旅程,全是妻子在做。
到了機場時間尚早,點開手機溫習葡萄牙歷史。
·不是葡萄,是歷史的港灣
葡萄牙可真算得上歷史多姿多彩,且不說三萬年前這麼遙遠,從冰川時代到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的痕跡,重點是,葡萄牙於「發現時代」通過航海和全球各地各國的關係,千絲萬縷,真好比葡萄蔓藤,纏繞繁複,果實累累。早期被羅馬統治(公元前210年起),後來是日耳曼人的佔領(公元4世紀起),其後穆斯林留下痕跡,迦太基人和摩爾人建城佔地,統治約450年(從公元711年開始)。葡萄牙第一個王朝正式建立於1137年,國王是阿方索·亨利克。當時統治範圍有限,摩爾人依然佔據該地大部分(直到1249年);而為了「獨立」於西班牙,戰爭不斷,從13到14世紀時兩國為邊界征戰。
這樣「征服和反征服」的長久歷史,結果是今日作為旅遊勝地的葡萄牙,文化特徵是和基督教密切相關,王朝的歷史,每一個環節和基督教(天主教)有關(至今大約80%的居民信奉天主教—-葡國人口約一千萬);同時留下了摩爾人和伊斯蘭的足跡(古堡、長城、甚至後來在教堂的遺留元素)。
葡萄牙這個名稱的來源,是海港和塞爾特人結合(Portucale, 後來成為Portugal )為何中文翻譯出了這樣一個名字?楊利成「書同文」一書說:「葡萄牙古称大西洋国,利马窦译为波尔杜葛尔。西班牙译作以西巴尼亚,清廷则用日斯巴尼亚。希腊译为厄勒祭亚。道光年间,传教士在福建办报传教,为广流传,改用闽南语翻译,就译出了葡萄牙、西班牙、希腊。」更具體一些,據載,1846年,福建巡抚徐继畲编写「瀛环志略」,参考美国传教士雅裨理的译名。雅裨理常年住在福建,学的全是闽南话。閩南語「牙」讀為ge和ga ;Portugal 的gal 就翻譯出了「牙」。
·陸上的仇家,隔海的盟邦
葡萄牙的地理位置在歐洲大陸最西部,面向大西洋,東部南部和西班牙接壤,如上說述,分離成仇,鄰居難好。歷史上倒是和英國交好,有長久的聯盟,1368年就通過「溫莎之盟」結好了。後來葡萄牙共和,王室也逃亡英國避難,最後一個國王曼紐爾二世於1932年終老倫敦:葡萄牙的共和比中華民國早一年,1910年10月5日。曼紐爾是葡萄牙的末代皇帝。
靠海吃海,捕魚業發達,自然不在話下。航海時代,開拓了全球航線,繞過好望角,穿越印度洋,抵達印度、南亞和東亞各地;「發現」佔領巴西為殖民地,而且在法國大軍入侵,拿破崙戰爭時代,國王憑藉強大的船隊越過大西洋逃到了巴西,在那裡建立了里約熱內盧,作為葡萄牙王國的首都。有趣的是,這樣的逃亡比當年慈禧太后逃往熱河輝煌得多,樂不思「葡」。等到葡萄牙和英國聯盟抵禦了法國,國王該回去的時候,還不想回去。最後國內發起「革命運動」,國王不得不回葡萄牙本土,留下王子管理殖民地。可是沒過多久,宗主國要恢復和巴西的上下關係時,王子在巴西貴族(想來就是葡萄牙人,而非原著印地安人)的推擁下,建立了獨立王國!葡萄牙國王無奈,順水推舟,承認了,被巴西國王尊為「太上皇」。我沒有到過巴西,應該是歐洲風味和印地安文化的結合?二戰之後,很多納粹份子逃亡南美,巴西、巴拉圭等(曾經也屬於巴西王國),似乎大西洋航線之連貫歐洲和美洲,還是相對容易的,比起橫渡太平洋,或者繞過非洲大陸經過印度洋,前往遠東,便利多了。
葡萄牙在「發現年代」(Age of Discovery,1400中葉)得國王「探索者亨利」(Henry the Navigator) 雄心和帶領,探索海洋世界,在全球「發現」新領土、建立殖民地,可謂開拓了第一個全球化時代,航海、貿易,領先歐洲各國。因此,葡萄牙在16、17世紀,憑藉藍色海洋,在「全球化」的貢獻上,幾乎無可匹敵。有人認為,澳大利亞(大洋洲)也是葡萄牙人最早抵達的,而非西班牙人。不管如何,它面臨大西洋,抵達了全球各州,推廣貿易(尤其是壟斷歐洲和印度的香料生意),建立殖民地,代表了發現、開拓、野心的時代,位於前現代史和現代史的節點上,是人類生動而絢爛的一章,「關係人」最多 (1999年澳門主權回歸中國,正式結束了葡萄牙這個老牌「帝國」,雖然葡萄牙早在上世紀初就是共和國了)。
寫到這裡,為何這次歐洲首旅,選擇了葡萄牙?我想和聽到的歐洲消息不無關係。倫敦、巴黎,近來似乎成了不安寧的大都市,恐怖主義活動時有發生;而其他地方,偷竊、搶劫的視頻,在網上流傳,警察不作為。加上難民潮帶來的負面影響,令我們不願去那裡旅行。而葡萄牙,似乎還是一個安寧之地。雖然其他地方,絕對是平安多於騷擾,也未必是旅遊者都遇到的(也許,和其他國家人對於紐約印象類似,外人絕對不相信紐約其實非常安全),但負面新聞實在有影響。
說話間,飛機以五、六百英里的時速,在大西洋上空飛行,可為風馳電掣。當年葡萄牙的航海者、探險家達迦馬、麥哲倫等,一路顛簸,抵達美洲,如今不過六七小時的穿梭。可謂:凌空踏雲一飛船,渺渺西洋萬尺遠。帝國縱橫連環球,不是葡萄是港灣。
I